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电话:15063290888
新闻中心
最新资讯
联系方式
临沂金诚苗木繁育总社
联系人:许经理
手机:15063290888
网址:www.lishumiao.com
地址:山东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前西村
市场行情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行情

倾尽心血建梨园走上致富之路

打印  发布时间:2016-9-21 20:24:16 点击:
在一位退休老林业人的带领下,河北省威县数十万农民通过建梨园、种梨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这位老人就是曲宪忠,河北省林业厅原副厅长,曾主管全省果品产业发展,常年奔波于果园一线,在梨、红枣的提质增效和无公害生产方面颇有心得。2012年9月,已退休的曲宪忠受邀到威县参加河北省梨果现场交流会时,发现威县的土壤、水质、气候特别适合种植果树。当看到农民们仍在贫困中挣扎时,他决心留下,帮助威县发展梨果种植,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科学规划,打造高标准梨园
  7月下旬,河北各地下起了暴雨,曲宪忠还是和往常一样乘坐汽车来到威县。他放心不下这里的梨树,这次过来他打算待上十几天。由于常年奔波,曲宪忠的脸晒得黑黑的,虽然已71岁,但依然精神矍铄。
  自2013年起,曲宪忠将全身心都放在了威县的梨果产业发展上。为论证种梨的可行性,曲宪忠仔细查看了威县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水质情况,走访了多个梨产地,又邀请国内多名林果专家进行论证,最终确定先在威县建设10万亩梨果产业带。
  3年来,他每年都有300多天在威县度过,每天又有80%的时间待在梨园里。他的学生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为早一天建成高标准的果园,曲宪忠每天都在争分夺秒。
  刚开始,曲宪忠选中一个村庄的10亩荒地作为试验田。一名村民开玩笑说:“曲老,俺们啥时候能吃上梨啊?”“今年就让你们吃上!”村民们以为这不过是句玩笑,但曲宪忠却当成了一个承诺。为节省种植时间,曲宪忠打破常规种植方式,采用河北杜梨建园,冬季栽种,次年3月嫁接,完全打破以前春季栽种的生产方式,不仅梨苗成活率高,还实现了提前结果。“当时亩产1800公斤梨,我招呼村民吃梨的时候,他们都不敢相信。”曲宪忠笑着说。
  为建设高标准的梨园,威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上市公司建设高标准现代化梨园。然而这家企业的梨园建设、梨树栽种的设计图纸被曲宪忠全盘否定了。“不管是多大的企业,建设梨园都要符合自然规律,要因地制宜。在他们的规划中,树坑挖得很窄,果树定干在80厘米以上,树苗怎么能成活?”曲宪忠说。他一直坚持科学建园,寸步不让。
  最终,曲宪忠和企业达成协议,2/3梨园按照他的方式来建,1/3梨园按照公司原定方式建设。梨园建成后,按照曲宪忠的方法建园的梨树成活率远远超过按照企业的方法建设的梨园。
  “梨园是当地致富的希望,容不得半点马虎。”曲宪忠说。
  呕心付出,打通农民致富路
  把植树造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梨园建设带动威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是曲宪忠的心愿。
  曲宪忠家住石家庄,老伴身体不太好,还有95岁的老母亲,上小学的小孙女也经常想爷爷,他总是说忙完了这阵儿就回去,但一直没有时间。每每谈及家人,他总是面露愧色。
  3年来,曲宪忠每天白天在果园做试验、培训果农;到了晚上,他就开始整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凌晨4点起床,中午不回家,晚上连轴转”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威县的果农们都知道他的电话,经常打电话向他请教,他也都一一耐心回答。
  熟悉曲宪忠的人都知道,他不离手的有两样“宝贝”——照相机和笔记本。无论走到哪儿,他会将所见到的值得借鉴学习的东西拍下来,刻成光盘,留作以后研究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用本子记录下来,回去再仔细琢磨。在他的住处有一个柜子,满满的都是近几年刻录的光盘,这些也是他用来教学的最好工具。每次他讲课,都有成百上千的人争相参加,座位不够,就站着听。2014年春节,曲宪忠因为中风住院,刚住了5天,病情有所好转,他又偷偷从医院溜出来,直奔果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18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上,由曲宪忠指导种植的雪青梨获得了“梨王”称号,其他品种的梨也获得多个奖项。从此,威县梨一炮而红。
  如今,在曲宪忠的指导下,威县已建成高标准梨园6.8万亩,涉及7个乡镇104个行政村,引进陕西海升、利派尔科技、河北秋月、河北龙集、河北国苈等龙头企业35家,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63个,发展种植大户13个,新建标准化梨园136个。预计到2020年,威县梨树种植规模将达10万亩,梨果产量达2.64亿公斤,果品产值达18亿元,出口创汇4800万美元,规划区农民纯收入将超过1万元。
  成效显现,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袁庄村的改变是曲宪忠辛勤付出得到回报的一个最好体现。
  袁庄村位于威县西沙河畔,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里大部分土地属于河滩地,沙化严重,漏水漏肥,不适合种庄稼。村民以前靠种植棉花为生,一亩地收入不到1000元,如果算上成本和人工费,经常赔钱。袁庄村村支书郑继奎介绍说,以前村里的年轻人忍受不了贫困的生活,纷纷逃离村子,去城里打工。村子里耕地仅由年迈的老人打理,有的耕地实在没人耕种只能撂荒。
  “红龙集袁庄地皮洼,光棍儿汉子二百八。别地方闺女沤成泥,也不嫁袁庄红龙集。” 当地流传的一首打油诗描述了袁庄村的贫穷。
  近年来,在曲宪忠的带领下,袁庄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梨园务工等方式,加入梨产业发展大潮,日子逐渐好了起来。如今,一条漂亮的景观大道串起多个大型现代化高标准梨园,直通袁庄村。行驶在公路上,车辆宛如进入梨树的海洋,树上挂满了包裹着纸袋的梨子,预示着丰收。进入袁庄村,村里道路宽阔,路旁绿树成荫。光和里、福来巷……这些街道的名称都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目前,袁庄村有20多户村民在县城购买了楼房,村里增添了100多辆私家车,周边十里八乡的姑娘们也都愿意嫁过来了。袁庄村也成功入选河北省“美丽乡村”。
  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在郑继奎和村民们心中,这一切都要感谢曲宪忠和他的科研团队。
  在威县,像袁庄村一样,因种植梨果而旧貌换新颜的村子还有很多,每一个村子无不倾注了曲宪忠的辛勤与心血。
梨苗 -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公司新闻 - 产品中心 - 在线留言 - 联系方式